說味蕾12.jpg

不知不覺【說味蕾】已經寫到第12篇了,當初是怎麼開始的呢?其實是從一碗紅麵線開始的,一碗讓人想起兒時玩伴與童年的紅麵線,突然覺得大家應該都有像這樣透過食物與記憶中的人事物做連結的經驗,念頭一興,就寫下了第一篇的文章,然後一直到了第12篇。

大概是因為S太愛吃了,平常所觀察、在意的,都和吃脫離不了關係;S是那種可以不逛街買漂亮衣服,但是下班會去逛超市、烘焙材料行,去看最近的食材有什麼(品牌、價格、內容物)的人。這幾年來關注的是「古早味」,這三個字可以說是紅遍大街小巷,飲品、蛋糕、麵食、麵包……各式各樣的食物,好像只要掛上古早味三個字,便讓人趨之若鶩,但是為什麼大家這麼熱衷於古早味呢?以現在餐飲業的發展,有更多稱得上美味的食物,味道甚至比古早味更加豐富,但,相對的也有更多的添加物在裏頭,於是人們追求精緻、創新的最後,終究還是想回到食物的原點吧?

最近S就迷上一間古早味乾麵,純粹的調味與麵條的口感,真的很像S小時候家裡開麵店時,老媽煮的麵,在吃了各式各樣的乾麵後,還是這一味最讓人回味當然,心中古早味乾麵第一名還是老媽賣的麵!當時可是許多大牌藝人前來捧場的呢!

在古早味之後興起的則是「手作」二字,彷彿冠上「手作」二字,一切都會變得特別有價值,或者是精緻,甚至可以把一些狀況合理化。對食安的意識抬頭後,大家對於天然、原味、手作、有機等食物特別感興趣,只要和這些沾上邊,價格稍微高一些也願意付出,但是這些標榜手作的背後,真的是我們想得那樣嗎?

S曾經看過幾個販售點心的店家,強調手作,開了高價,但商品很明顯是用半成品加工的,例如手作塔,其實塔皮是買現成的,內餡才是自己做的,但一般消費者可能很難分辨出來;又例如S也有販售的希臘雪球,有店家販售的雪球表面凹凸不平、大小不一,不像S也是手作卻平整光滑、大小一致,但該店家以手作為藉口說:「因為手作,外表無法太美觀。」無奈的是,消費者照樣買單。每次看到這種情況,S都會倒吸一口氣,因為做吃的真的是良心事業,要有良心才行啊,至於身為消費者的我們,也要更瞭解自己吃下肚的是什麼。

「手作」的定義,在現代人眼中越放越寬,最近還看到「手作雪花冰」、「手作雞排」……其實,若要這樣說,每樣食物都必須用手才能製作,似乎是人人樣樣都可以稱為手作了!

「你知道自己吃下去的是什麼嗎?」這是S常常問自己的,在追求美食也好、古早味也好、天然也好、手作也好,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吃下去的是什麼?這句話也送給你們。

你知道自己吃下去的是什麼嗎?照顧味蕾的同時,也要照顧自己。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選連結小額贊助給予鼓勵

2016【說味蕾】系列,全數刊登完畢。

arrow
arrow

    sspea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